写在前面
之前去过一次长洲岛
只是那次去的时候感觉太赶了,走黄埔军校旧址的时候,人家也快下班了
走了走白鹤岗炮台,都没开门,这次刚好有时间,弥补一下遗憾
游记
轮渡
今日08/29
的晨光里,我和崽崽带着对江岛的期待,驱车奔向鱼珠码头。
还未靠近岸边,就能看见江面上停泊的轮渡,白色的船身在阳光下格外显眼,像是等待载客起航的时光摆渡人。
到了码头,先确认轮渡费用——小车过渡不过十五元,价格亲民得让人卸下了出行的经济顾虑。
停好车后,便是一段悠闲的等待。江风带着水汽拂过脸颊,吹散了城市的燥热,远处的货轮缓缓驶过,留下一道道泛着银光的水痕。
偶尔有行人与我一同站在码头边,大家或低头刷着手机,或抬眼望向江面,安静地等候轮渡开闸。
终于,工作人员示意可以驾车登船,车轮碾过轮渡的铁板时发出轻微的“哐当”声,像是为这场江岛之行奏响了序曲。
轮渡缓缓驶离码头,江水在船尾翻涌。
停车
几分钟的航程很快结束,靠岸后我第一时间找地方给电动汽车充电——长洲岛的配套很贴心,充电桩不难寻。
待电量稳步上升,便朝着此行的第一站——白鹤岗炮台出发。
白鹤岗炮台
走近白鹤岗炮台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朴的门楼,青砖黛瓦间透着岁月的厚重。
进入铁门,仿佛瞬间穿越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。
看到了一座巨大的可移动炮台,炮身虽已褪去往日的金属光泽,但其庞大的体量仍让人不禁想象当年它镇守江防时的威严。
炮台下方的轮轴保存完好,似乎轻轻一推,就能重现它调整射击角度的模样。
沿着步道往前走,两个位置展示着另外两座炮台的位置
虽部分设施已有些残缺,但从留存的炮位痕迹中,仍能清晰辨认出当年炮台的布局。
炮位周围的掩体由坚固的石块砌成,历经风雨侵蚀,表面已布满青苔,却更添历史的沧桑感。
炮台群中,几条巷道入口隐蔽在绿植间。
顺着石阶走进巷道,幽暗的光线瞬间包裹周身,墙壁上还能看到当年留下的弹痕。
巷道狭窄而悠长,两侧的石壁冰凉,行走其间,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。
偶尔有阳光从巷道顶部的透气口洒下,在地面形成斑驳的光影,为这份厚重增添了几分灵动。
彩票与蜜雪冰城
离开白鹤岗炮台,沿着路边闲逛,路过一家体育彩票店,一时兴起走了进去。看着玻璃柜里排列整齐的彩票,随手选了随机的一张,不为中大奖,只为给旅途添一份小小的期待。出了彩票店,暑气渐盛,恰好不远处有一家蜜雪冰城,便进去点了两杯饮品——清爽的苹果奶绿和料足的葡萄芋圆啵啵,吸上一口,凉意瞬间漫遍全身,旅途的疲惫也消散了大半。
孙中山纪念馆
捧着饮品,沿着军校路慢慢前行。路边的树木枝繁叶茂,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柏油路上,形成跳动的光斑。不一会儿,便到了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,看了一眼入园时间,恰好赶上开放时段。
走进纪念馆,首先来到孙中山先生故居
朴素的青砖房内,摆放着当年的桌椅、床榻,一切都保持着原貌。
孙中山先生的卧室尤为简单,一张木床、一个衣柜,尽显伟人的节俭风范。
黄埔军校旧址
从故居出来,便是黄浦陆军军官学校的旧址。
便是黄埔军校正门,“陆军军官学校”的匾额庄严肃穆,门前的卫兵雕塑昂首挺胸,守护着这座孕育了无数革命英才的圣地。
学堂内的标语依旧清晰,“勤学苦练,报效国家”的字样苍劲有力,仿佛能让人看到当年学子们刻苦求学、立志报国的身影。
走进校内,二楼官长饭厅的陈设格外引人注目,长长的木质餐桌整齐排列,桌上摆放着简朴的餐具,让人不禁想象当年军官们在此用餐、畅谈国事的场景。
角落里的老式电话和报纸架充满了年代感,黑色的电话机身泛着温润的光泽,报纸架上仿佛还留存着当年的报纸油墨香。
校长办公厅内,办公桌椅、文件柜一应俱全,桌上的台灯、笔墨仿佛还在等待主人的使用,处处都透着严谨与庄重。
孙总理纪念碑
离开军校旧址,前往孙总理纪念碑。
纪念碑矗立在小山之上,沿着石阶一步步向上攀登,每一步都像是在与历史对话。抵达顶端,仰头望去,纪念碑巍峨挺拔,正面刻着“孙总理纪念碑”几个鎏金大字,熠熠生辉。
旁边的讲解牌详细介绍了纪念碑的修建背景与意义——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对中国革命的卓越贡献,黄埔师生于1928年动工修建,碑顶的孙中山先生铜像身着西装,手持书卷,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,仿佛仍在为国家的未来擘画蓝图。
站在纪念碑旁,俯瞰整个长洲岛,江风拂面,心中满是感慨。
这趟旅程,既有轮渡摇来的悠闲,又有炮台与军校沉淀的历史厚重,还有彩票与奶茶带来的烟火气。
长洲岛就像一本摊开的书,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,等待着人们细细品读。